柚子小说 - 经典小说 - 农家子的科举路在线阅读 - 农家子的科举路 第41节

农家子的科举路 第41节

    “今年少爷十四岁了。”陈竹坐在马车里,怀里抱着个汤婆子,笑容愈发温柔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何似飞闭着眼睛,背靠车厢,看似在休憩,其实如若仔细观察的话,会发现他唇角微微有些紧绷——他其实是在紧张的。

    何似飞鲜少有这种感觉,他一般要么是运筹帷幄,要么就是拼死一搏,反正最坏的结果就是一个‘死’字。

    可如今他却为一个月后的县试而紧张着。

    即便县试最坏的结果就是‘今年不中,明年再来’,比那个‘死’字可谓要轻松很多。但何似飞这个死都不怕的人,此刻却在去县城的路上紧张起来。

    真有够没出息的。

    何似飞心想。

    其实主要是被氛围给影响的。

    何似飞现在眼前还浮现着爷爷奶奶那满含期待的双眸——老两口种了一辈子田,好不容易能‘望孙成龙’,当他们的目光从那耷拉又沉重的眼皮下投射出来的时候,何似飞的肩膀一下子变得沉甸甸的。

    这要是考不中,真没法交代。

    今年从县城一同出发的还有高成安与陈云尚,只是这两人是去郡城,而不是县城。

    郡城距离牧高镇较远,坐马车得十日左右,现在已经元月初三,他们自然得早点去,好熟悉熟悉考场。

    经历过上次诗会的不欢而散,三人关系全都是不咸不淡的,就连高成安同陈云尚之间都好像有了些许嫌隙。

    还好郡城与县城不算同路,两辆马车只是一起出了牧高镇就分道扬镳,避免不少尴尬。

    马车赶到木沧县时,城里的年味儿还没散,炮竹的火烟味儿萦绕鼻尖。

    车夫担心惊倒自家马儿,把他们送到城门口就不进去了,幸好余明函早早派了余枕苗和几个小厮来城门口接他们。

    没过十五就不算过完年,既然没过完年,按理说就得住在家里。

    何似飞作为余老的关门弟子,便同陈竹在余府住下来。余府比何似飞那个小院儿大得多,书案和笔墨纸砚都是备好的,练字、学习、默书完全同往常一样,没有任何不习惯之处。

    陈竹近日来倒是第一回体验了‘有钱人家书童’的待遇,只需要伺候少爷生活起居,洗衣做饭等其他杂事一概都有下人打理。

    在初十这天,县衙门口终于张贴了告示,上面清楚的写了县试的考试时间、地点、流程,以及互保等各项要求。

    这个互保,便是要求县试考生五人相互为对方作保,如果有一人考试违纪,那么不仅这位考生成绩作废、逐出考场,其他四人也是同样待遇。

    至于此后多少年不得参加科考,便视违纪的情况而定。

    而且,给他们作保的廪膳生也得受到处罚。

    因此,这个互相结保的五人一般都得是同窗或者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,不然找个不认识的书生结保,万一被连累,后悔都来不及。

    何似飞此番共同结保的同窗早在年前就商量好了,有两个是陆英的同窗,还有一个是沈勤益介绍的县学蒙童。

    他们几个也不算对彼此完全陌生,都在不同的诗会或者蹴鞠赛上遇到过,对彼此品性还算了解。

    陈竹现在已经能认识简单的字,他同何似飞站在人群中,关注的却不是告示上的流程,而是对于考生衣着的要求。

    ——「因壬辰年开春较早,故不允学生穿棉衣、夹袄,可穿一件双层棉布或麻布外衫。除外衫外,其他亵衣、亵裤、中衣、中裤、外裤只允穿单层棉布或麻布。其他衣裤皆不允多穿。」

    陈竹松了口气,此前他在县衙后院帮忙照顾那些小孩的时候,就听到衙役谈起过往年学子们考县试的要求。不过他那会儿听说的都不全面,衙役们只说有时候县太爷允许学子们穿单层外衣,有时候是双层,发洪水那年最冷,可以穿两件双层外衣呢!

    今年这虽然不算特别冷,但要穿着单衣考五天试,还是非常难熬的。

    陈竹看完衣着要求,立刻回去着手给何似飞缝新衣服。二月初九考试,还有三十天时间,他得仔细把针脚缝密了,穿起来才不漏风。

    第59章

    何似飞所关注的信息则更为全面, 除了县试的开考时间外,他把各种琐碎要求与流程都一一细看下去。

    毕竟一月后要下场考试的人是他,对考试规章制度烂熟于心是最基本的素养。光是听前辈们讲县试经验并不能取代这些罗列整齐的条条框框。

    等何似飞讲所有流程看完后又在心里过了一遍, 确认无误后,这才带着陈竹离开。

    挤出人群后,正好碰到了一个熟人。

    此人名叫张穆宁,与何似飞同岁, 乃是沈勤益在县学的蒙童同窗,今年第一次下场考县试, 正好就跟何似飞、陆英他们结为互保。

    “似飞兄。”张穆宁嘴里原本正念念有词,见到何似飞后立刻打了招呼。

    “穆宁兄。”

    两人对视一眼,皆从对方眼中看出紧张与期待。他们苦读这么久,就是为了能下场考中功名。

    张穆宁:“似飞兄是今日刚到的县城吗?昨儿个我去回春堂, 路过你家小院,上前敲了敲门, 结果无人应声。”

    何似飞同他一道往回走:“并非, 过年我只在家里住了三日, 初六便到县城, 最近一直住在老师家里。”

    张穆宁反应过来:“原来如此,我也是住在舅舅家里,想着县试要紧,连过年都没回老家去, 只给爹娘寄了几封信。”

    张穆宁同样不是县城的学子,不过他在县城有亲戚, 便不用自己租房。

    两人寒暄两句, 约了十日后的巳时一道来县衙礼房报名——方才的规章制度里写了,互保五人需要带着廪生的保书一同报名, 确认没有替考情况。

    何似飞回去后,写了一张帖子,差陈竹送到陆英家里,告知他报名时间。

    至于剩下两位陆英的同窗,那便由陆英自个儿通知。

    当天下午,陆英的回帖就送到了余府,上面先简单的写了一切已经约定好。下面则洋洋洒洒的诉说自己最近太紧张了,茶不思饭不想夜还不能寐,母亲让他下午去回春堂开些安神的汤药,问何似飞要不要一道。

    何似飞虽然紧张,但也只是偶尔想到县试会心跳加速,吃饭睡觉还是没有受到影响的。再加上他下午还要去河边跑步,时间差不开,便婉拒了陆英的邀请。

    余明函将何似飞最近的状态看在眼中,见他虽然偶有紧张之色,却并未因此焦躁不安,反而按照以往的习惯读书、写字、默书,就连锻炼也不曾落下。

    并且,不知道是不是余明函自己的错觉,他总觉得何似飞回老家过了个年,好像又窜高了些。

    如果陈竹知道余明函想什么,定会给他一个确切的答复:是的,少爷的确又长高了,裤腿再次变短了些。

    最近陈竹除了偶尔帮何似飞送些帖子,其余时间都在给他做衣服——自打考县试的告示出来,县城里秀娘们现在活儿都排的满满当当,很多人甚至晚上只睡一个时辰,其他时间都在缝衣服。

    余枕苗在各家成衣铺转悠一圈,带回来一个不那么确切的数据。

    “县城东西南北区共有成衣铺二十二家,秀娘百余人。在赶工的情况下,每位秀娘两天半能缝好一件双层棉布外衣,现在距离县试开考约莫三十日,最好的情况是一人能赶制十二件,但总不可能考试那一日还在赶工,因此,按照一位秀娘能做十一件来算。百位秀娘,便能做一千一百件外衣。”

    何似飞听得仔细。

    余明函在余枕苗话音落下的时候,询问:“似飞,你可知打听这些的缘由?”

    “学生猜,应当是估测此次县试的考生人数。”

    余明函颔首,他这个学生啊,真的很聪明,一点就透,他又问:“那你觉得会有多少考生?”

    何似飞想了一下,说:“七百余人。”

    余明函:“详细说说。”

    何似飞:“首先,虽说秀娘们一只赶工,可以做得一千多件外衣,但不见得所有人都会让秀娘做外衣。并且,县试联考五日,学生听闻,考场环境不会那么轻松,后几日衣服可能会发馊,因此有家底的人家可能会给学子多备两套换洗衣物。所以,这个一千多的数据得按照两成砍下,只剩下两百多。其次,有些考生家中长辈会给缝制衣服,倒不用再去成衣铺,按照木沧县的贫富比率来算,这样的学生才是人数最多的群体。最后,还有那些前几年未曾考中的学生,他们可能会备有衣服,便不用缝也不用买。”

    何似飞顿了顿,“总的来说,在自家做衣服的学子人数可能比买成衣铺的多五成,而往年学子会比其少五成,算下来是六百多考生。最后,还有一些我考虑不周到的情况,便在此基础上加数十人,总计七百余人。”

    余明函听他说到最后,眼中已有赞赏之色。

    他知道计算考生人数并没有多大意义,毕竟不管七百还是一千,想要脱颖而出,必然得考那前数十名才行。但推崇算学,倡导一切以事实、数据说话是他的从政理念。何似飞能从一些模糊不清的数据概念中推断出大致考生人数,且逻辑缜密,怎能不让余明函满意。

    眨眼间三十日就过去了。

    二月初九,丑时二刻,何似飞出门,身后跟着的是拎着书篮的陈竹,而余枕苗已经候在他小院门外。这会儿太黑又太冷,余明函担心他们安全,便早早让余枕苗来了。

    何似飞见到他后赶紧道谢。

    这个点算后半夜,正是一天之中最冷的时候,即便穿着棉袄,何似飞还是感觉寒气刺得他裸露在外的手、脖颈、面颊微微发痛。

    平时这个时间大家都在温暖的被窝里,即便总听别人说‘后半夜冷’,但具体怎么个冷法,今儿个总算实践了一下。

    余枕苗想说:“今儿个是阴天,尤其冷了些,也不知道一件外衣够不够御寒。”

    但想到县试要求学子们只能穿一件外衣,他说这些也无济于事,便压住了开口的想法。

    一行三人继续冒着寒风前进。

    何似飞在县衙要求的衣服外套了一件棉衣,打算在进入礼房后再脱下,这会儿除了手和脸有点冻外,身子还是暖和的。

    走过门口的那条小巷后,就能看到其他同样裹着棉袄、咬着牙前进的书生正在路上行走。

    一个个都被冻得不轻。

    等走到县衙偏门外三丈左右,已经有高举着火把的衙役在此站岗。这会儿便是要求考生独自进入,陪送人员只能等候在外了。

    现在天色尤其黑,距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,此刻到场的考生不算多,但也绝对不少。何似飞脱下棉袄,从陈竹手中接过书篮。棉袄刚一离体,暖意仿佛还笼罩在周身,倒也不算多难扛。

    何似飞上前几步,将自己的身份文书、考牌一同呈递给手持火把衙役旁边的师爷打扮的中年人。

    中年人借着火把的光亮,只是简单核对身份文书和考牌上的籍贯、姓名和年岁一致,便放他进入。

    何似飞此前进过一次县衙,正是敲登闻鼓的那回。不过作为敲了登闻鼓的百姓,他是被衙役按照规章制度从正门带进去的。县衙正门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公堂,往常若是有一些花里胡哨的案件,百姓们皆可在门口围观。

    因此,当时何似飞不觉得县衙里面有多大。

    但这偏门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一进偏门,便能看到两排手持火把的衙役,将短短一丈的路照得通亮。

    门后有两个面色严肃的衙役,朗声道:“交书篮,脱衣!”

    这是为了防止有学生夹带小抄作弊。

    何似飞前面的学生这会儿已经脱去了外衣,正在解中衣的带子。何似飞见状将自己的书篮放在一边,着手脱衣。

    这一层检查的流程沈勤益曾经跟他们科普过,沈勤益原话是:“县太爷原本规定大家只需要脱的剩下亵衣亵裤即可,但我前面有个考生在亵裤里藏了小抄,县太爷大怒,便让我们所有脱光了走过那段路——冷死我也。”

    可能是有去年的前车之鉴,今年并未有人敢大胆的携带小抄。

    何似飞脱完外衣、中衣,外裤和中裤后将其放在书篮上,按照衙役的吩咐拿上自己的身份文书和考牌,走过这段明晃晃的路。

    偏门正对着的是礼房,县衙礼房平日要处理各种人口流通、农桑赋税、房屋田契等事项,修得又阔又大。

    进去后,何似飞便感觉周身一暖和,原来这门口足足放了八个火盆,兴许是怕学生冷着了。

    何似飞先将自己的身份文书和考牌递给左边的衙役。他很快对着这个名字翻到登记何似飞考生信息的那一页。

    这一页有何似飞报考时候的画像,还有修长、瘦削、面白无须等体态记录。

    何似飞对工笔画没有研究,但他觉得这画有种神奇之处——分明单挑出来看哪儿哪儿都不像,但组合在一起,就跟他有种微妙的神似。

    检查审核很快过去,何似飞被衙役带领着穿过礼房大堂,走到后门处。这里同样有八个火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