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08
“为了胡大人一己恩怨,连累大清亿万百姓,胡大人又作何想?” “革(命)究竟是为了天下百姓,还是为了胡大人一人的荣华富贵?” 秋瑾愕然。 胡灵珊挥手:“来人,拿下了。” 几人冷笑:“胡大人就是这么对待记者的?这是想妨碍新闻自由吗?” 胡灵珊大奇:“是什么让你们以为,本大师姐被打了左脸,还会笑眯眯的凑上右脸?拉下去,大刑伺候!” 宋教仁微笑,真是一群蠢货,悠悠的站起来:“我来吧,就不信他们不说实话。” 胡博超道:“我去四周转转,看有没有同伙。” 几个记者终于变色,似乎提到铁板了。 敢跑到杀人魔王胡灵珊的地盘,当面打脸,刻意挑衅的,绝不可能是一件单纯的事情。 宋教仁很快回来了,皱眉道:“这几个人只是不入流小报的记者,连给钱的人是谁都不知道。” “是谁又出手了?”秋瑾皱眉。 胡灵珊懒得理会:“连智商都没有的小蚂蚁,不用理会。” 这满清想干掉胡灵珊的人太多了,但是,会愚蠢到以为用舆论就能对付臭名昭著、三天没人骂就奇怪了的胡灵珊的,不过是个不识时务不通时政的酸臭文人罢了,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,完全不用理会。 几天后,胡灵珊果然又上了头条新闻。 “……醇亲王奕譞根本没有子女流落在外,这是宗人府有记录的,皇室的血脉,怎么可能混淆?” “……胡灵珊出现在胡家的时候,才刚刚出生不到一个时辰,怎么可能是从北京送过来的?会飞不成?” “……从胡灵珊的脸型看,也和满人的血统不符,怎么看都不是通古斯血统。” 这些言论看上去非常的靠谱,简直是有理有据了。 满清沸腾了,民族英雄胡灵珊,到底是满人还是汉人?这个问题太重大了,必须深度挖掘。 “jiejie,刚才有个人给了我块糖,问你的事情,被我砸回去了。”胡灵嘉气呼呼的道。 “笨蛋!有人送钱给你都不会赚!”胡灵珊怒。 胡灵嘉茫然咬手指。 “让他们直接给钱,你就回答他们的问题。”胡灵珊道。 胡灵嘉嚅嚅的道:“这不是出卖jiejie嘛。” “啪!” 胡灵珊一掌拍在胡灵嘉的脑袋上。 “笨蛋,你不会随便瞎说啊。” “这也行!”胡灵嘉瞪大了眼睛,开窍了,单纯的胡灵嘉从此走上了欺骗善良记者的的可耻道路。 某个男子认真的递过一块银子,掏出纸笔。 “我jiejie每顿要吃两只鸡,十碗饭!” 男子抗议:“就这个消息,不值得10两银子!” “想要这条独家消息的,多的是。”胡灵嘉不以为然。 男子忍痛,又掏出银子:“50两!这可是天假!我想知道胡灵珊的生母到底是谁?” “50000两!这种绝密消息,50两怎么够!”胡灵嘉深深鄙视,“以为我老实可爱单纯善良天真无邪就好骗啊!” …… 上海。 孙医生重重的砸了茶碗。 “谁?是谁干的?” 一篇报道,毁掉了孙医生大半个月的辛苦成果。 孙医生联系清国革(命)者的工作,很不顺利。 “孙医生,胡灵珊干的不错,夺下了一座城池,又建立了新军,启用了我等革(命)党人,放眼华夏,能成大势者,唯胡灵珊一人。请恕在下无礼,恐怕对孙医生是爱莫能助了。” 见了许多大名鼎鼎的革(命)大佬,都对孙医生客客气气的,但是最后却都是如此的说着。 胡灵珊势力大,名气响,有实际成果,很多革(命)者纵使没有加入到胡灵珊这边,却也表示支持她,愿意站在孙医生这边的人,少之又少。 这还是因为这几个人的家人被满清杀了,极度仇视满清朝廷。 “没说的,胡灵珊是满人,在下一定支持孙医生!” 孙医生认为,道路是曲折的,前途是光明的,即使那些支持胡灵珊的人,也未必不在意胡灵珊的血统,只是现在还抱有美好幻想,认为这是朝廷的阴谋而已。只要胡灵珊正式认祖归宗,成为了满清的格格,所有的革(命)党人都会投到他这一边。 驱除鞑虏,怎么可能是满人格格会做的事情。 但忽然之间,舆论大变,胡灵珊是不是满人已经有太多的疑问,连原本答应了支持孙医生的人,说话都含糊起来。 孙医生又砸了一个茶壶。 革(命)立场这么不坚定,总有一天,孙某会和你们算账的。 孙医生开始思索,当务之急,是一定要坐实了胡灵珊满人格格的身份,该怎么做呢? 从来都是高屋建瓴,指导大方针,提出大计划,纠正大思想的孙医生,彻底抓瞎了。 脑子中唯一想到的,只有一个方法。 …… 紫禁城。 “办得好!”光绪大笑,用力的拍康有为的肩膀。 “现在,连朕都相信,胡灵珊绝对不是皇室血统了。” “为皇上分忧,是奴才应该的。”康有为谦卑的道,心里却也有些得意。 除了最早几篇文章分析醇亲王奕譞家子女的外,其余文章都不是康有为写的,甚至不是康有为授意的,那分析胡灵珊出生时间,外貌和种族关系的,全部是热心的群众自己挖掘的。 康有为微笑,是上天在帮助他,他不过稍微吹了点风,扇了点火,就星火燎原了。 “还不够,动作要快,要抢在老妖婆反应过来之前,一举把事情做实。”光绪狠狠的道。 朝廷下了圣旨,胡灵珊冒充皇室血脉,擅自和友邦英国开战,擅杀朝廷官员,夺取朝廷州府,是叛乱,是乱臣贼子,是反贼,人人得而诛之,天下所有州府官军一律讨伐胡灵珊,谁砍下她的人头,谁就是杭州之主。 满清轰动。 “大使先生,胡灵珊反叛,敝国已经无力遏制,还请贵国借兵剿匪。”某个大清官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