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247
书迷正在阅读:古穿今之巫神、老子曰:不嫁!、全世界都怕我拿剑[综漫]、屑男人/火葬場or男二上位合集、谢翠花:世子,要矜持、凰天不负、屑男人/火葬场or男二上位合集、错生的瞳孔、朝露终相逢、张先生和张先生
重的也不是玉娘的孩子,而是陆阁老的儿子?” 最后一句话无疑说的极重,崔二娘再也坐不下去,“腾”的一下站起身形,怒极反笑: 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不欢迎浩哥儿琳琅兄妹?既如此,我们走就是。” 说着,转身就要招呼崔琳琅: “去叫人来,抬上你哥哥,咱们走。” 本以为听说一行人要走,崔老夫人这会儿定会慌张无措,毕竟之前,初见娘家人时,崔老夫人激动的样子,分明早就盼着娘家来人。 不想崔老夫人却是一旁冷眼瞧着,根本动都不曾动一下,更甚者一句挽留的话都不曾说。 那崔二娘登时涨红了一张脸,万不得已,只得起身往外走,方才还口口声声让抬上崔浩,这会儿却是根本提都不提。 没想到多年不见的姐妹甫一见面就闹成了这般,崔琳琅明显有些反应不过来,一直到崔二娘渐渐走远,才意识到什么,额头顿时沁出一层薄汗: “一切都是我和阿兄的错,三姑婆切莫要因为我们两个就和二姑婆离了心。” “本不是一条心,又何来离心之说?”口里虽是这般说,眼圈却有些发红,毕竟是多年的姐妹,说没有感情那是假的,甚至说多年不见之下,即便觉得对方说话做事有些过分,老夫人也认了,可千不该万不该,不该拿自己唯一的孙子来说事。 不管是谁,只要想打陆瑄的主意,都是老夫人无法容忍的事。 一声虚弱的咳嗽声从里间传来,随之一个清瘦的俊秀男子从里间缓缓挪了出来。 “阿兄——你怎么起来了?这会儿感觉如何?”崔琳琅忙起身快步上前,小心搀住男子。 “我无事。”崔浩温和的看了红着眼睛的meimei一眼,扶着门框又往前走了几步,来至老夫人身前,“二姑婆的话是有些过了,还请三姑婆莫要放在心上才是。” 这个侄孙年纪不大,倒是个颇有心胸、通达事理的。再加上一张和长兄有五分相似的脸,崔老夫人也是心酸不已,招呼崔琳琅扶着崔浩坐下: “说吧,崔家嫡脉这边,出什么事了?” ☆、165 身为崔家人, 再没人比崔老夫人更明白,自家人骨子里有多傲。 自己的婚事也就罢了, 当初陆宗甫乃是少年英才, 小小年纪就蜚声大正,至于自己, 则不独年岁上要比陆宗甫年长, 容貌亦不出众,更甚者身体病弱之下, 被认定是短命的相。独守闺中将近二十载,鲜有媒人上门提亲, 甚至父兄已经做好了留自己一辈子在崔家的打算。 也因此, 当初这桩婚事最大的阻力反而是陆家。 到了侄女儿崔玉娘时却又不同。再是陆家嫡脉唯一的儿子, 依旧改变不了陆明熙妾生子的身份。 更甚者,家里已是给崔玉娘看好了另一家,那就是名声仅次于崔家的渤海王家。 要说崔王两家联姻已是由来已久。 推溯崔家兴盛的根源, 可不就是因为第一代先祖娶了王家得了□□赐了玉蝉的那个姑娘为妻? 待得崔家兴起,渐渐的更成为世家之首, 两家联姻日益频繁,到得最后,为了维持血脉存正, 崔家更是默认了这样一条家规,那就是家中嫡子娶妻的话,务必以王家嫡脉的姑娘为第一人选。王家没有合适的姑娘了,再相看其他人家。 虽然没有强制执行, 但这么多年来,崔王两家嫡脉的联姻却是越来越频繁。 基于此,崔家老爷自然更加属意把女儿嫁到王家去。 不想崔玉娘却是宁死不从,彼时老夫人一则心疼侄女儿,二则也有些私心,就帮了崔玉娘一把,令得侄女儿最终得偿所愿,嫁于陆明熙为妻。 不想陆明熙却是颗暖不热的石头,崔家姑娘本就体格弱些,几番蹉跎下来,崔玉娘最终香消玉殒。 至于当初相中了崔玉娘的那位王家表哥,正是王家这一代的宗子,和玉娘不能成就姻缘之下,只得退而求其次,娶了文家的姑娘。 玉娘的死讯传过去时,渤海王家正自大摆筵席,庆祝嫡系第三位健健康康的嫡孙出生。 之所以着意强调“健健康康”四字,实在是王家之前,虽然总体看,比崔家嫡系的情况要好些,可比起旁枝而言,依旧不够兴旺,到了崔玉娘的表哥这一辈,也是只得了两个嫡子罢了,偏是身体也都不大好。 当初娶文氏时还曾颇不开心,以为降低了门第,这会儿却全变成了庆幸—— 这世上,还有什么比开枝散叶、壮大家族更要紧的事? 更甚者酒席上也不知是哪个人多嘴,众人忽然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,那就是王家祖上若是娶得崔家姑娘,那一辈的孩子成活率就极低,更甚者即便活下来,也都是身子骨弱的紧。 而若是娶了别家的女子的话,情形就恰好相反。 虽然考虑着崔王两家世代姻亲,当时就有王家的主事人申饬了乱说话的后辈,把这事压了下来。 可流言蜚语还是渐渐传了出来,人们暗地里都说,崔家嫡系怕是被诅咒了…… 等到崔琳琅长大,为了弥补当初因崔玉娘而造成的崔王两家的裂痕,崔老太爷就提出,把唯一的嫡孙女崔琳琅嫁给王家这一辈的王梓云,不想却被王家直接拒绝,更甚者便是崔老太爷想要给孙子求娶的王家女孩儿,也被拒绝,却是转头就嫁给了崔家旁系。 当时就把崔老太爷给气的病了,他身子骨本来也不好,这一病,就没有起来,而崔浩的父亲则在守孝时染了病气,不久后也跟着乃父撒手西归。 可怜延陵崔家声名赫赫,嫡系一脉却只剩下崔浩崔琳琅兄妹俩。 要说崔浩身上也有举人的身份,只身子骨太弱,老太爷唯恐唯一的骨血折损在科举的路上,便压着他,没让他进一步科举,毕竟崔老太爷和儿子都是名满天下的当朝大儒,有他们撑着,崔浩便是在家当个富家翁也无妨,真想科举,大可待娶妻生子,嫡系有后,不想这就撒手西归。 原来有老爷子坐镇,崔家自然无事,等崔家两代全都没了,旁系声势日渐鼎盛之下,兄妹俩的日子却是越来越难熬。 崔浩有两位老爷子教导,说是学富五车、满腹经纶也不为过,他幼有大志,不过是身体不好,也只能闲云野鹤,眼下看嫡系陷入这样朝夕倾颓的危局中,如何肯接受这样的现实? 左思右想之下,终是下定决心,想要重振崔家嫡系,眼下唯有科举一途。 眼瞧着三年守孝期已满,崔浩决定即刻上京,正好崔二娘也要跟着儿子一块儿到帝都来,索性带上两人。 仔细斟酌之后,更是以为,想要兄妹二人多些保障,自然以送到陆阁老家最佳。 又担心多年不来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