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69
书迷正在阅读:少将,缺雄主吗?[星际]、惹味、贵妻、(城市拟人同人)新贵与破落户、遥光、原来学霸开过光、我与前任解睡袍、但为卿故、异案铭录(H)、狗仔很忙
定然不如在军营里日日cao练的士兵。不过起码实行这项制度,一来可以增加巡逻人员,减少盗窃等不法行为,二来能够节省军费。三来,也是最关键的就是,能够为大齐提供很多兵源储备。一旦大齐当真和外族开战,需要征兵的话,这些民兵的作战能力也比普通老百姓要强。”容漾越说,裴清殊越觉得这个法子好。就说他上辈子灭国的时候吧,那个时候只要朝廷军败了,老百姓们基本上只能眼睁睁着看着匈奴人为所欲为,根本没办法进行什么有效的抵抗。如果大齐能早点实行民兵制的话,不说扭转亡国的命运,起码不至于那么快就沦陷。裴清殊知道,大齐要想要抵抗外侮,定然不能依赖于民兵。但提高全民防御能力,储备一些兵源,的确是十分有必要的。而且民兵和正式的朝廷军不同,他们仍然居住在各自的家中,不需要朝廷提供吃住,只要派人前去传授一些基本的武艺就好了。除了人力成本之外,朝廷几乎不需要什么支出,就能看到巨大的回报。既然如此,裴清殊何乐而不为呢?不过,还有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考虑:“那依你所见,一户人家出几个男丁参与cao练比较合适呢?如果让所有的男丁都成为民兵的话,怕是不大现实。毕竟老百姓们还要生活,尤其是农忙的季节,是他们最需要劳动力的时候。”容漾看起来是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:“如遇农闲时期,自然是要全家所有的男丁齐上阵。按照征兵的标准来说,就是年龄介于十五至五十五岁、身无残疾的男子。如遇农忙时期,每家出一名男丁,参与巡逻即可。”容漾考虑的非常全面,除了民兵制之外,他还提出了“保甲法”。“从这次人口调查就能看出,大齐的农民基数非常庞大,农户是所有种类的户口当中最多的。如果全靠官府来派人管理民兵的话,只怕会增大各地官府的负担。不如实行保甲之法,以十户人家为一保,在当地德高望重之家当中选一保长,来管理他这一保下头的民兵。五十家为一大保,设立大保长,起到督促民兵的作用。”[1]公孙明附和道:“这个好!最好是选一些识文断字之人,这样还可以教那些不认字的老百姓学口号,鼓励青壮年参军呐!”君臣几人越说越兴奋,越讨论,制度就越完善。裴清殊是个行动派,在雍定元年的秋税收上来之后,便开始面向全国征兵。与此同时,推行保甲法与民兵制。秋税收上来之后,扣掉各种必要的之处之后,裴清殊又多了五百多万两的财政收入。这听起来是一笔巨款,但事实上,对于一个国家来说,现在大齐国库里的银子并不能说是很多。春税收上来之后,裴清殊在煤炭、冶铁、军备这条产业链上头投入了一百多万两。兴建武学、并且在全国推广,花费几十万两。彻底废除徭役制,雇佣流民,又是投入了好几十万两。还有裁军后的安置费、新增士兵的军粮,等等,都要花钱、费粮。最后算下来,现在大齐的国库还有七百多万两银,米一千万石左右。和太上皇在位时捉襟见肘的状况相比,户部尚书龙启章等人已经觉得非常满意了。可对于裴清殊来说,他觉得自己手头还是有点紧。主要是因为,他知道一些别人都不知道的事情。裴清殊记得在前世的宣德二年,也就是今世的雍定三年左右,黄河决堤,导致了大规模的洪灾。洪灾之后,由于救灾不及时,又起了瘟疫,使得大齐的国力大大削弱。所以说,裴清殊现在还要再投一大笔银子,提前派人去修建水坝。不然天灾之后,再起瘟疫,对国家来说几乎等同于灭顶之灾。那个后果,是现在的大齐所承受不起的。出于经费等因素的考量,这次征兵,裴清殊缩小了年龄范围要求,主要征收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壮年。在征兵开始后不久,今年的武举考试正式拉开了帷幕。由于大齐长期重文轻武的缘故,文举的会试基本上每三年都会固定举行一次,有的时候皇帝还会开设恩科。不过武举就很悬了,什么时候举行要看朝廷通知,考试内容还非常不正规,含金量不高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就算考取了功名,除了每回的武状元之外,也很少有人能引起皇帝的重视。因此,在大齐,想要通过考武举而出人头地的人并不多。大多数想要走武将路线的人,都是直接参军,通过战功或者混资历晋升的。裴清殊早就有心改革武举制度,所以在很久之前,他就召集了他的启蒙老师邵康乐和四姐夫倪俊毅等人,商议和筹备武举改革之事,现在已经基本上准备完毕了。从雍定元年开始,武举和文举一样,每三年都会固定进行一次会试,时间定在九月初。武举考试的内容,基本上和武学的授课内容一致,分为武功和策论两个部分。因为武举制度为的是选出优秀的将领,而不是优秀的士兵,所以光武艺出众还不够,必须懂得如何排兵布阵。当然,如果是力大惊人,或者武艺卓绝者,就算是对兵法一窍不通,也还是有希望能够中武进士的。裴清殊在殿试的时候,就发现了几个这样的人才。这样的人或许不能做主帅,但做一个冲在阵前的前锋,还是很不错的。殿试结束之后,兵部很快就按照裴清殊的意思,给这些武进士分封了官位。众人惊奇地发现,今年的这些武进士,所得的品级比往年高了许多不说,而且他们还不是被随便安一个虚职就打发了。许多人都在军中,都担任了实职。许是因为今年的武举得到了皇帝前所未有的重视,前来应征入伍的年轻人,数量远比朝廷预计的要多得多。不仅如此,各地的武学也变得异常火爆,许多人挤破了头都抢不到一个进入武学学习的名额。在这种氛围之下,就有一些私营的武馆,仿照朝廷的武学成立了。对于这种现象,裴清殊觉得很正常。朝廷所能起的,只是一个带头作用而已,不可能指望着让所有人都到官学来学习,这是不现实的。现在这样,官学和私学同时存在,裴清殊就觉得很好。……这股重武之风,不仅仅是在皇宫外头蔓延,就连皇宫之内、供皇子和宗亲子嗣们读书的长华殿,现在也盛行起了武学。以往每回一到刀剑、骑射课,就有许多人请假。现在除了极个别体弱的孩子之外,大多数人都非常积极地学习起了武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