柚子小说 - 言情小说 - 女帝生涯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70

分卷阅读370

    还得由大夏士兵们亲力亲为。摊派给俘虏们的,是女帝陛下布置下的另一件繁重任务:修路种树。

这项任务难就难在规模太大。那一片新占的草场。由工部营缮司的人规划了四通八达的道路,道路是标准官道设置,讲究平、宽、整。路旁要种满胡杨、沙枣、白桦等适合当地气候的树木。这还只是第一步。据说第二部是将林区扩大。之后还有建筑贸易商城、加工集市、整合式牧场等等一系列规划。总之,工部营缮司、虞衡司、都水司一通合作,结合了当地地形、水流、军事、防御,等各项要素,最终拿出了完整的规划图。

虞衡司的人来了,曹怀章得赶去打个招呼。战事大局一定,最忙的就是他们工部。比兵部、户部还忙。这可是从来未曾有过的。水涨船高,如今他们工部在六部的地位节节上升。想要有政绩容易得很,再不是冷衙门了。

营地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另一所大帐里,气氛却异常紧张。

魏三谋如今已是校尉。他穿着崭新的铠甲,焦急的请命:“孙将军,就让下属带队去找陛下吧。下属就是丢了这条命也要将陛下迎回来”

孙承和从牙缝里低声呵斥:“你小声点这事是绝密。要是传出去,得出多大的乱子”

魏三谋急得要命。陛下找着了还好。若是找不着,这天下可就要大乱了。顾朗刚刚回来,他手上有陛下的最新指示和规划策略,万众瞩目下走不开。孙承和、江涵就别提了,更是好多双眼睛看着呢。想来想去,能去找陛下的,只有他们这一批曾经的亲卫营了。

亲卫营在战事初起时,就从西域撤了回来。之后分入大军。到如今三百亲卫们大部分都成了军中中级将领。最不济的也是队长一流,跟在孙承和、顾朗身边。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人都见过叶明净,同时又都善长应付突发状况、隐匿民众间、野外生存等技能。人人都保留着最初的亲卫营武器装备,以一当十。没有陛下,就没有他们今天的富贵。寻找陛下的任务,魏三谋自认,非他们莫属。

孙承和叹了口气。顾朗怕事情镇压不住。回到军营就忙着交接军务。即刻要出发去京城。他知道,他这是防着最坏的打算。真要有个不好。顾朗是拼死也要护着叶初阳登基的。

“你们不能全去。”他沉吟片刻,做出决定:“边关这里有我守着,大方向都定了下来,出不了乱子。瓦剌人和鞑靼人损失惨重,如今自顾不暇,卷土重来是没这个本事了。顾将军会带着一部分军队回京城。他手底下没人不行。你们得跟着去几个。西山大营那边要控制住。其他的人……你去找杨秋槐过来。”

魏三谋沉着脸,领命而去。

过了几天之后,几道不显眼的调令之下,约有一百余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,聚集到了孙承和的大帐中。

杨秋槐领头,肃着脸将事情说了一遍:“……陛下到现在还没有回来。也没有发出联络消息。生死不知……”

一百多人齐齐震惊。何二壮第一个吼道:“生要见人,死要见尸。怎么也不能这么不明不白。”

魏三谋怒喝:“胡说什么什么死要见尸。不会用成语就别乱用。陛下绝不会有事。”

“就是,就是”一百多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,“陛下多聪明的人,哪里会有事。”

不管怎么说,他们的身上都烙印着第一批、也有可能是唯一一批皇帝亲卫营的刻印。叶明净不在了,他们谁都别想好。

江涵示意大家安静:“现在我们要敲定的,是寻找的方向。陛下不会有事。至少她绝不会落在鞑靼人的手上。不然,米利达早就咋呼起来了。”

不错。自打米利达知道顾朗回了军中后,又态度陈恳的写了一封议和信过来。薛凝之气的差点将信给撕碎。最后总算还有几分理智,顾全大局,恢复常态后不动声色的和曼舒南忽悠。只不过这次是摆足了姿态。吊着他不回信。

好在米利达没起疑,他认为叶明净此时摆架子是正常的。虽然心中愤愤,却也并没有怀疑广平女帝还未归位。毕竟身为手下大将的顾朗都好好的回来了,叶明净怎么可能还流落在外?若真是如此,顾朗就得自尽谢罪。

“薛主事和顾将军商议过了。”江涵面沉如水,“最多可以掩饰到新年之时。除夕祭祀太庙。陛下是一定要出席的。还有两个月,我们的时间并不多。所以,在寻找的方向上,就不能出一点儿错。”

他摊开一张地图,指着雁门关附近:“陛下是在这里和顾将军分开的。随身只有一个护卫。据宫中最新传来的消息,这位护卫是宗师级高手……”

四下顿时响起抽吸声。宗师级高手,这是什么概念?整个大夏都找不出一个手掌的人数。随后,众人脸上又露出显而易见的喜色。

江涵同样一脸宽慰:“……所以,我们很有把握。陛下性命无忧。唯一的可能,就是在回程的路上,被耽搁了。”

杨秋槐松了口气,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。如果叶明净出了事,他带着的这一百多兄弟连同全家老小,都得没命。现在一来,事情就好办多了。

江涵继续解说:“陛下走的,显然不是宁武、偏头一带路程。顾将军一路走来,几经周折,差点和鞑靼王米利达对上。才九死一生的回到关内。还有其他化整为零的士兵也是一样。但他们都未曾发现陛下的踪迹。由此,我们可以判定,陛下没有走这一条路。”他有些佩服的将手指往东画了一道长线,直指大海:“薛主事说,他们一众官员撤离的时候,曾有一位陆翰林提出,可绕道至鞑靼东部海岸,坐船从海上至山东登州一带上岸回京。这一条路虽然耗时历久,但胜在安全。”

孙承和补充:“这位陆翰林是广平元年的探花郎,东阳侯已故长兄的嫡长子。我的表兄。”

下面立刻就有人想了起来:“可是那位斩了江南三十余名官员的探花郎征粮使,陆诏大人?”

孙承和点头:“正是他。”

众人一下子就对陆诏起了好感。他们在前线作战的,最怕的就是有人在后方使坏,拖后腿。粮草运送只要稍稍出些岔子,就会连累前方将士们的性命。陆探花杀了江南三十余名官员,在朝野上下是震惊血案。受人非议,在他们看来,这位陆翰林却是大大的好官。好战友。

“将军,你的意思是说,陛下走的是海路?”有人发问。
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