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47【发财大计】
书迷正在阅读:和一个已婚中年男人发生关系(出轨,高H)、怜星吻月(校园1v1)、关于玩弄ai的下场gl、不可多得(H)、慰寂寥(骨科1v1甜宠)、每一个落入天空的孩子、【原神海维/知妙】自作自受pwp、【究惑】各种play——独立短篇、夏天到了(1v1,亲姐弟骨)、【女攻】在末日当虐文女主是否有什么不对
托项南、水花的福,金滩村的地,一天就整好了。 各家各户随即都忙着种豆子、种蔬菜、种小米,想趁着现在气温还高,争取收一茬。 寕夏是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,总结起来就是:干旱少雨、风大沙多、日照充足、蒸发强烈,冬寒长、春暖快、夏热短、秋凉早。 因此一年一熟有余,一年两熟不足。七月份要是再不种地,那再过一个月,到九月份的时候,气温最高只有二十五度,最低甚至到十度,种什么都长不了了。 …… 项南跟水花回到銀川后,水花继续经营自己的服装店,项南则一边写文章,一边琢磨着多赚点钱。 九零年代,写书其实已经不是很赚钱的了。 一来,稿酬标准偏低。八零年代,稿酬标准是千字三元到十元;九零年代,稿酬标准是千字十元到四十元。 看起来是涨了。但别忘了,八零年代,普通工人月工资才三十元;九零年代,普通工人工资已到二百元。 工人工资涨了六倍,作家稿酬才涨了三倍,很明显标准偏低。 二来社会物价飞涨。八零年代,猪rou一斤不到一元钱、大米才两毛钱、牙膏牙刷等日用品,也不过就几毛钱而已。 九零年代,猪rou已经涨到两到三元钱,大米涨到五毛钱,牙膏牙刷也涨到一块钱。而且随着开放,社会上多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。 而港台欧美文化的侵入,也使得人们的攀比之心,越来越强烈。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吃喝温饱,而普遍追求更高的享受。 家具、家电、摩托车、小轿车……逐步走进千家万户,而这些可就不是块八毛的事了。一台日产的电视机就要七八千元,一台春兰空调就要五千多元,一辆摩托车也要一万多…… 项南两篇文章卖一万,看起来多,但距离过上好日子,还差得很远。更别说要帮金滩村的村民共同致富了。 所以他必须多赚钱。 而写书、开店,显然不能满足他快速暴富的需要,所以他就将目光放到了能赚快钱的股市上。 九零年代,中國股市刚刚开放交易。 堔圳证券交易所,九零年十二月一日试营业;沪江证券交易所,九零年十二月十九日正式营业。 项南来时查过资料,知道九一年六月到九二年五月,正是内地股市的第一波牛市。指数从一百一十五点,一年之内冲到了一千四百二十九点,翻了十二倍。这是内地股市最早的疯狂。 当时,銀川还比较落后,连个股票交易厅都木有。项南想买股票,还得坐车去长安,不过他还是去了。 …… 他跟水花说了要买股票的事,不准备瞒她。 水花来銀川后天天看报纸,倒是知道股市现在很火,而且也知道股市有风险。 不过她还是选择相信项南。 “永福儿,家里的钱都是你赚的,你是主家的男人,你想咋处置都行。”水花说道,“而且,额相信你。” 听她这么说,项南很是感动。 随后他坐火车去了长安,买了股票。九一年,股市上也没有几只股票,而且都成一边倒的疯涨之势,所以根本不用挑,只只都是妖股。 项南共投入了两万元,都是靠他写书赚得。 水花儿虽然表态支持他,相信他,但自从项南买了股票后,她就开始天天看报纸财经版。 项南知道,她其实心里还是担心的,害怕投资失利。 不过,眼看着股价一天比一天高,水花的担心就变成了欣喜。 “永福儿,咱的股票又涨咧。还是你厉害,两万变三万咧~”她开心的道。 项南真是厉害。这才几天,两万就变了三万。想想他们一家人,艰苦奋斗一辈子,连一千元都攒不下。 “这才哪到哪儿啊。总要赚一千万才够。”项南盘算着道。 他们要在銀川买房子、买车子,一切按最高标准,差不多要一百万。在金滩村投资建厂,带乡亲们致富,没有七八百万也不可能。 “一千万?!”水花吓了一跳,想都没敢想过,会有那么多钱。 项南却是笑了笑,他有把握赚到的。 …… 从七月份到一月份,项南基本都在家写作。 《呼啸山乡》、《趟过男人河的女人》、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、《贺兰血》、《狼毒花》……一部部长篇从他手中诞生,平均每个月一部,每部约二十五万字左右。 七个月写了一百七十五万字,在网文领域这个速度不算啥,甚至都算是慢得了。但在纯文学领域,这个速度简直恐怖。 项南也因为如此多产,而获得了【拼命三郎】的称号。 这些小说不仅在杂志发表,而且还陆续被出版社推出,项南也因此再获得了一笔稿费。 九零年國家调整稿费标准,每万册百分之五的抽成,提升到了百分之八。印得越多,项南的抽成就越多。 而且项南所写得小说,基本都是通俗文学,故事性较强,比较适合阅读,所以销量都还不错。 也因此,截止到年底时,项南单靠写文,已经赚了近二十万元。这些钱都被他陆续投入股市。 而随着股市的疯涨,到九二年初时,项南的身家已经涨到四十万。 …… 九二年初,项南想带水花去沪江。 “无缘无故的,去沪江干啥?”水花很诧异道。 “沪江要推股票认购证咧,额觉得是个发财的机会。”项南笑道,“走吧,咱们过去看看。顺便你也开开眼界,看看真正大都市的人,到底是怎么穿着打扮的。也知道咱们銀川将来流行什么。” 九二年,沪江为了发行新股,推出了认购证制度。每本认购证三十元,无限量发行,全年有效,多次摇号抽签,凭中签号码认购股票,一本认购证可以反复中签。 不过发行之初,认购证销量并不高。 一来三十元一本,相当于普通人六分之一月工资,不是太多人敢花这个钱;二来当时中签才能认购股票,中签概率为十分之一。人们担心买得少中不了,那钱就打水漂了,所以都没敢买。 可项南却知道,因为没人敢买,使得原本准备发行一千万套的认购证,只卖出了两百余万套。如此就使得中签概率,一下子提升了五倍。 如此一来,认购证的价值激增。 再加上九二年上半年,股市暴涨。一元发行价的原始股,涨到二三十元,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。 因此,原本不屑一顾的认购证顿时就成了香饽饽。最高的时候,一本的价格就炒到一万元以上,翻了三百多倍。